地址:河南安陽
電話:13623722784
郵箱:hmhb169@163.com
----來源:《地質勘查導報》
我國地下水污染狀況已非常嚴重,但由于從未開展過系統、的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致使欲治理而無依據,欲從源頭遏制奈何國人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中國地質調查局文冬光博士說,剛剛開展的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將告訴國人地下水,污染有多重!
地下水一旦污染,從經濟的角度看,幾乎沒有治理的可能性,須從污染源頭加以遏制
我國約占總面積1/5的耕地受重金屬污染,每年因此減產糧食1000多萬噸,污染糧食達1200萬噸
全國2/3的城市地下水水質下降,數以千計的供水井報廢,我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滯后,投入尚不及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缺乏法律保障,開展調查評價工作困難重重。1999年以來,國土資源大調查啟動了我國東部典型地區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試點項目。當評價結果出來時,專家們震驚了——微量污染物普遍檢出,致癌、致畸變、致突變的“三致”物質不同程度檢出,地下水污染呈區域性發展趨勢…… 。
“我國地下水污染嚴重、總體狀況不明,全面開展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已是燃眉之急?!敝袊刭|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部的文冬光博士說,“今年,我國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全面展開,將為我國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nbsp;
工業廢物、農業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地下水難堪污染之重,在我國當前的用水結構中,地下水雄踞一端,占據了全國總供水量的1/5。但大量排放的工業廢物、農業污染物、城市生活垃圾,卻讓地下水漸漸難以承擔如此重任。 據了解,目前,全國污水的保守排放量為584億立方米/年,現存生活和工業垃圾總量超過120億噸,而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1.3億噸的速度增加;每年有4000余萬噸的化肥和40余萬噸的農藥被灑進農田,相當一部分卻不能被農作物吸收,而是進入土壤、地下水,殘留數十年而無法降解;約占總耕地面積的1/5的近2000萬公頃耕地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每年因此減產糧食1000多萬噸,污染糧食達1200萬噸,產生至少200億元的經濟損失……
不僅如此,我國的地下水污染已經呈現出由點向面演化、由東部向西部擴展、由城市向農村蔓延、由局部向區域擴散的趨勢;污染物組分則由無機向發展,危害程度日趨嚴重;地下水污染面積不斷擴大,污染程度不斷加重。文冬光說,全國2/3的城市地下水水質已經下降,數以千計的供水井報廢。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滯后15年。
與美國相比,我國的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至少落后15年。文冬光說,這不僅體現在時間的滯后,更主要的是方法技術的落后、調查內容的狹窄和調查所處環境的不友好,這與我國當前嚴峻的地下水污染形勢是不匹配的。
我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能夠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但當時主要是開展過專門性的針對地下水污染的系統調查工作,對地下水影響較大的有毒污染物質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在地下環境中的運移性能了解得遠遠不夠。目前,我國關于地下水污染的調查數據仍不充分,全國污染總體狀況不明。
而美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即開展了“國家水質評價計劃”,到2001年,全美2/3以上的含水層系統都進行了地下水、無機多指標的調查評價,同年,第二輪全國水質評價工作啟動。為推動這項事業的發展,美國政府專門成立“超級基金”,金額高達上千億美元。而直到今天,我國對這項工作的投入仍未達到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
另外,我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缺乏法律保障。文冬光告訴記者,在過去開展的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試點工作中,甚至出現個別企業放狗驅趕調查人員的惡劣事件。他說,國家應該從立法方面確立地下水污染調查與防治的法律地位,以保證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地下水污染調查技術研究方面,文冬光表示,我國始終跟蹤國際理論、技術,但僅局限于研究,因為經費等原因而沒有付諸實際的工程。
調查評價將結合國際標準與我國實際開展
針對我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文冬光說,今年全面啟動的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主要參考了世界發達國家地下水水質評價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以改進。比如,在綜合考慮國家常用化學物質和財力的基礎上,選擇有代表性的農藥、化肥、洗滌劑、汽油類等作為檢測指標。
文冬光介紹,這次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的總體目標是系統查明我國地下水水質和污染狀況,為地下水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為保障國家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提供基礎數據,為水文地質科學研究和普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科學知識提供基礎資料。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地質調查局將組織開展一系列工作:查明水文地質條件;系統調查我國主要地下水開發區和具有開發前景地區的地下水水質與污染狀況;進行地下水質量、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系統防污性能評價;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保護區劃;建立地下水水質和污染空間數據庫;提出地下水水質與污染動態監測網優化方案。
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階段開展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黃淮海平原、松遼平原等地區及31個省會城市的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完成地區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保護區劃;第二階段將在中西部主要城市、主要平原(盆地)區進行,完成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保護區劃,建立全面地下水水質與污染預警系統。
為配合這項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已制定了《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規范》,從野外調查、采樣與測試、評價與區劃等各個方面作出了明確的具體規定。同時,還舉辦了多期培訓班,對項目主要技術人員進行了系統培訓,購進了一批先進儀器設備,對實驗室分析測試也作出了嚴格的要求,以確保調查數據的科學公正和可靠。